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 爱我家园网¥- 0ULYWV|UhH1Ccpd6 应对低碳挑战 中国胜算几何? 爱我家园网……- U7:pB[NIH[3:0@V_
爱我家园网@- %p[z}rY[C8&AbS{T 同时作为亲历者,邹骥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受到的国际压力显而易见,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呼声很高。 谈判中,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提出中国的减排也要“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在艰苦的谈判中,我方坚持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可以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但绝不能超出能力过多、过早承担减排责任,这是不现实、不客观的。要求中国一样减排,混淆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发达国家的倾向。但中国顾全大局,也做了妥协,同意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方式”(Inmeasurable,reportable, veri-fiablemanner)采取减缓和适应行动。 “一词之差,对中国而言,使得这次巴厘岛会议有格外的里程碑意义,”邹骥强调说,“因为中国未来承担‘三可’的责任不是现在的事,但方向已定,进程已经启动,无非是在今后的谈判中讨论何时启动真正落实,到什么程度,以何种方式,在多大范围。我个人认为中国已经‘上轨’。原来并未预期这次会议就上轨,应该还要过几年。应该说,中国做出了妥协,但仍在谈判底线之上,仍有很大回旋余地,”邹骥直言,“中国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爱我家园网%- cNEwI0ti:jG{dJ#| ■意义重大 《中国气候变化方案》堪称楷模 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中国采取的举措广受称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其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楷模。 邹骥指出:“这不是溢美之词,我们当之无愧。” 首先,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气候领域里的根本大法,为各行业、部门、各地确定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举措提供了依据,可以深入细致地发展政策,这是最根本的意义。 二是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确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内容、角度、立场等,为发展专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是起到了唤起公众气候意识和信息交流、普及的基础的作用。对企业家、学术界、决策者而言,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对其长期决策是一个指导。 四是把全球、国际环境问题同国内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方案直接启用了10%污染物减排、20%节能的目标,这是政策综合的作用,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公约精神、负责任履约都是纲领性文件。 爱我家园网%- M5Ir"!MsCrwZ}7pg 邹骥指出,从国际意义上看,方案首先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一个讲信用、讲公德的国家,顾及全人类利益,在国际社会“积善成德”。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表明,我们是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探讨,作为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有许多困难,努力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遵循全球利益的发展道路,这具有典范意义,这就是我对潘基文的话的解读。”邹骥说。 方案与其说是一个气候变化方案,不如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方案,是一个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探寻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寻求以更智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式发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节能减排,限制排放。 邹骥指出,毋庸置疑,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硬道理,但我们要试图不走发达国家老路,以创新型的、更有利于资源环境的道路,这是一种伟大的实践和尝试。 爱我家园网¥- VX7r_tJ!G7h+BiXK 对于中国而言,方案面临的是多目标的决策和协调。一是发展目标。要解决13亿人民的吃饭、衣食住行、城市化、经济现代化、工业化问题等等,这是基本挑战。现在是全球化的世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发展搞不好,这是全球的灾难,其带来的灾难一点都不亚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对此必须有明确认识,不能以减排为由影响中国的发展。 第二个目标是环境目标,包括全球和局地环境目标。全球环境目标如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问题等;局地环境目标压力很大,资源环境形势紧张,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在快速工业化下压力很大,治理技术和资金缺口很大,环境污染对人民健康、福利造成严重威胁,我们的发展成果有可能断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绩效中。 邹骥说,我们不能“狗熊掰棒子”,捡起了GDP,却扔掉了环境,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爱我家园网*- a6lu0CSJ{wt!}s{C ■胜算几何 中国需重铸国家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挑战 谈到低碳经济,邹骥指出,低碳经济固然好,但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利益不一样,代价也不一样。 一是要认识到,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要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否则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随之提出严肃的问题是,我们不能违背时代大势,而要追上时代的变化。 二是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们面临格外特殊的挑战。 首先我们的自然资源禀赋就是高碳、以煤为主的能源,与别的国家不同,石油、天然气、核能等为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像中国这样煤所占的比例如此之高。这样一来,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 爱我家园网……- lF5X7^G^[HnPygqP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碳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可以是低碳经济,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已经完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是要大量耗能、大量排放的,而中国最近几十年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高峰期,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化完成,我们的排放强度可以大大降低。 就此而言,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越门槛的阶段。 “所以,搞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讲可能形成新的比较劣势。在传统经济形态中,以煤为主可能有成本优势,成为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但在低碳经济中却变成了比较劣势。我们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爬坡的高排放阶段,低碳经济这种世界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对中国形成了严峻挑战。”邹骥说。 邹骥认为,对中国的考验是如何走出劣势,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新一轮全球挑战过程中,变劣势为优势,走出困境,这是对中国人民智慧的考验。 一个基本出路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比如调整能源结构,核能能否大上,可再生能源能否大力推广,煤炭能否提高利用效率且更少排放,再比如电力部门能否推广超超临界技术,能否最大限度推广IPCC推荐的技术,但这些都取决于技术是否成熟,成本是否能接受。 邹骥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人均GDP还要上升,人口总量还要增加,能源消费还要上升,唯一可以下降的是能源强度,但这种下降取决于是否拥有技术。所以从战略上讲,只能从技术上找出路。 那么,中国在新一轮低碳经济全球挑战中胜算几何?邹骥直言,现在很不确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他说,中国能否跨越技术难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摒弃发达国家老路和老的技术模式,这是我们的基本机会——直接进入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技术选择,直接建立相应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政策体系。中国今后10年、20年里能否实现这一转变,非常关键。 风险或者说挑战就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要么经济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要么经过几十年之后,忽然发现,新的经济形态形成了,新的技术竞争格局形成了,但我们依然是落后的,依然处于世界的底层,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代人奋斗几十年,经过一轮新的洗牌之后,我们依然是落后者。这是风险和挑战。 “因此,核心问题归结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中国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新定义,经过重新定义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几十年里走到世界的前列,或者得到大大提升,这是问题的实质。” “因此,气候变化远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就此而言,我们需要对国家技术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战略等进行重新思考。”邹骥说。 这已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碳减排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