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 轻松快乐从此开始!

爱我家园--环保网

当前位置: 主页>环保新闻>

节能减排挑战政府执行力...

时间:2007-08-07 02:01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晓星 点击:等待统计信息……
摘要:□本期对话人物 汪纪戎 女,1944年9月出生,汉族,安徽肥西人。大学学历,工程师。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海峡两岸关……

  □本期对话人物

  汪纪戎 女,1944年9月出生,汉族,安徽肥西人。大学学历,工程师。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理事。

  对话人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汪纪戎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刘晓星

  点击一

  焦点关注

  2006年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未能完成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思路 

  近十几年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节能减排的艰巨性

  记者: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都没有完成,请分析原因。

  汪纪戎:关于2006年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和为什么没有完成的问题是今年“两会”期间会上会下、会内会外的热门话题。 爱我家园网%- |UHU^l"Pp4zM6E+f

  针对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了5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和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偏快成为主要原因。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必须把去年污染物减排任务未能完成的原因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来剖析,把污染物的增幅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谈。2006年我国GDP增幅突破指导性指标7.5%,达到10.7%,其中第二产业增幅为12.5%,而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中的钢铁、乙烯、化纤、有色金属、水泥、纯碱、发电、煤炭等8类产品产量增幅分别为25.3%、24.5%、21.7%、17.2%、15.5%、13.4%、12.4%和8%,除煤炭外均高于GDP的增幅。

  经济增长的一路飙红是以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幅9.3%和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总量分别增长1.2%和1.8%为代价的。但2006年主要污染SO2和COD的增幅水平已经是2002年以来的最好成绩了,这说明2006年所付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爱我家园网……- !~}]Y|#6^qAL3]X~

  如果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几组数据,近年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更清楚了。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07》分析,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从1978年的17.9吨标煤下降到2004年的5.7吨标煤,年均下降4.5%,成效是明显的。而1998年以后,GDP能耗水平降幅减缓,年均为0.3%,而2002年以后则是连续3年反弹;另一个指标——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980年到2000年年均下降4.9%,2000年以来年均降幅减缓为2.7%,2003年后则反弹,2004和2005两年则分别较上年增加0.8%和0.3%。

  点击二

  焦点关注

  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何未能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关键思路 

  节能减排是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挑战

  记者: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也未能实现年度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您认为主要症结在哪里? 爱我家园网……- Wr^@St{0+uO09[ge

  汪纪戎: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陆续制定出台了11个行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调整外贸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这些引导、限制、激励政策措施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些措施既没能控制住发展速度、也未能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无价、资源低价政策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没有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以至1983年以来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不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普遍存在的赶超思维也导致地方官员唯GDP论英雄,组织经济社会活动时也没有节能减排的原动力。加之目前实行的企业评价体系更是与节能减排要求相悖,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则表现为典型的市场失灵、政策失灵和制度失灵。

爱我家园网……- 1i:h(rb0CQ|m47E#



  我国始终未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甚至出现走老路迹象的现实,说明基层政府的行政执行力不强,地方和中央、局部和全局、短期政绩和长远利益存在博弈。

  点击三

  焦点关注

  节能减排指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关键思路 

  节能指标是相比较的约束性指标,减排指标有更强的刚性

  记者:节能和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有何内在的差异?它们相互的关系是什么?

  汪纪戎:尽管节能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备受关注,并普遍被称为刚性指标,但其刚性是不一样的。节能指标指的是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而不考核能源消耗总量,实质上是一个比率指标,是相对软的约束指标。只要能源消费增幅小于GDP增幅,单位GDP能耗就会降低,与发展速度关系不密切。计算结果表明,按GDP年均增幅8%计,单位GDP能耗实现降低20%的目标,那么到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还将比2005年增加18%。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仍然是持续增大的。 爱我家园网*- _iRU3pbG9^MOG}dx

  减排指标则不同,它考核的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量,是绝对值的概念,有更强的刚性。以2006年为例,经过努力尽管当年SO2和COD的排放总量分别较上年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相对GDP10.7%和社会能源消费总量9.3%的增幅,应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排放总量还是分别增加了1.8%和1.2%。计算结果还表明,若以2005年的能耗水平为基数,设定实现能耗降低20%的前提下,通过节能实现减排目标的比例将随GDP增幅加大而降低:GDP增幅为8%、9%、10%时,通过节能降耗可能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比例分别为52%、48%、和45%。显然,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

  点击四

  焦点关注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

  关键思路 

  体制性障碍成为主要症结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们完成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的难度有多大?请您分析一下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症结。
爱我家园网*- ~nxO5 7D6$|LLqd_


  汪纪戎:目前COD和SO2的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自然生态环境已难以承受继续增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换句话说,如果继续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现行产品、产业标准,仍然执行现行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即使实现了所有污染源的达标排放,也难以实现排放总量削减10%的目标,也不能达到人们所期待的环境质量。

  环境问题正在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加快发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但加快发展对各级、各地官员来说是顺茬、顺势的,有自发的冲动。而强有力节能减排配套政策措施的及时出台、适时修订完善、得以贯彻落实并收到实效则需要中央政府的决心、国务院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不打折扣地认真执行以及公众的认同和广泛参与。 爱我家园网*- *:%Jd2Q}vXL4c+|R

  要着力于消除不利于节约资源、削减污染负荷的制度性障碍,改革资源产权管理制度、资源定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提高资源使用税费,建立并完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分配和使用权交易制度。根据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制订资源价格;建立行业的资源环境绩效标准和识别制度;激励和强制手段并用,提高污染物排放与违法成本,促使企业规范行为,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现在污染减排主要依靠行政指令,经济和法律手段运用较少,减排压力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部门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向企业下达减排指标,缺乏必要的经济手段使污染减排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现在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难以对企业起到约束作用。

  要把资源节约和对环境友好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制订完善的财税政策来弥补市场失灵,弥补现行财税体制下因纵向和横向不平衡加剧、事权不明晰所形成的财权重心上移、事权重心下移所造成的环保事权过多由地方承担带来的问题。这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可让违法者付出高于守法成本的沉重代价,让守法者(不论团体还是公众个人)的守法行为得到肯定并可获得看得见的直接利益。这是需近期尽快研究解决并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得到实施的。

爱我家园网@- [I2p4H4glX7WW]dY



  点击五

  焦点关注目前节能减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思路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

  记者:为了更好地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5条政策原则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8项重点工作,您觉得目前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汪纪戎:必须进一步弱化GDP在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中过强的指挥棒作用,把节能减排目标和辖区环境质量的好转纳入政绩考核的硬目标。引导各级干部多谋划长远发展、少短期行为,扎扎实实、不打折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根据近期需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我国资源环境的最终承载能力和期望达到的分阶段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调整制订更细致的分阶段产业产品政策标准、外贸政策和逐步加严的能耗物耗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抬高各类准入门槛。有些产业、产品要下决心做减法。日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带队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针对辽宁的污染减排情况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沈阳、大连等城市对块头稍大的重污染企业都是考虑搬迁,沈阳向周围搬,大连往渤海湾搬,却少有选择放弃的。像沈阳红梅味精厂、金城造纸、辽阳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等众多积难重返的污染企业,政府必须下决心帮助他们关停。

爱我家园网@- _QObC^VXvN!GmRbE



  辽宁存在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目前,很多地方把实现污染减排的希望主要寄托在上污染治理项目和搬迁污染大户上,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下的功夫不够。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重工业特别是高污染行业增长快,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许多经济效益不大但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大多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依然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这些新建项目即使达到有关环保规定,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大幅增加,不利于污染物排放的存量削减和增量控制。此外,大量的污染企业搬迁使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造成局部环境的恶化。

  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引导并规范各类经济活动的健康进行。制订这些政策和法律出台的时间进度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制订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广江苏省的经验,完善环境价格体系,建立SO2、COD等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把排放指标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总量控制。

  第三只眼

  汪纪戎语录:污染减排是一场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博弈。环境执法能力加强和执法环境的改善基于各级政府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必须强化对减排目标和责任的考核,将行政辖区环境质量变化状况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网友:我们不能低估中央政府的决心和勇气,但也不能低估地方政府的博弈能力。中央政府节能减排的指令显然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发展的目标相冲突,于是,最近出现了地方政府将早已倒闭的钢厂滥竽充数于淘汰落后名单的案例,我们也见识到少数地区纸上谈兵、瞒天过海等战术。

  网友:必须尽快转变地方官员的经济发展观,设计出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群众满意度等都列为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评价项目。只有把减排指标列为干部考核的硬标准,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才能发生变化。

  汪纪戎语录: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主义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法制的手段。“区域限批”将成为强化执法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对那些视《环境保护法》为软法的地方和政府敲响的一记警钟。这说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从项目执法转化为区域执法和产业执法。

  网友:硬性指标如果失去约束力,就将导致环境恶化事件次数增多,百姓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污染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环境被污染的速度,使得国家环保部门不得不出台“区域限批”政策,严管“耗能高手”、“污染黑手”。

  网友:“区域限批”政策给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企业来说,加强环保与技术改造同样重要,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主动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优化。高耗能企业已无路可退,变被动为主动,加强环保治理是企业的战略首选。

  汪纪戎语录:长期以来的环境无价、资源低价政策,造成了资源利用低效率,使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应该改革资源产权管理制度、资源定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提高资源使用税率,建立并完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分派和使用权交易制度,根据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来制订资源价格。

  网友:应提高资源、能源的价格,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让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成本。一旦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排污费负担沉重,企业就不能大胆消耗、随意排放。市场的力量会自发遏制污染企业扩张的势头,促使其投资于能够提高能效、处理污染的项目。

  网友:看到最近的报道,我国将制订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包括适时出台燃油税和研究开征环境税。相信这些措施都可以对节能减排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ADarticle_bott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ad-center
推荐内容
二维码生成器

ad-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