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机制打破管理“障碍” “十个当官的搞不好一滴水!”老百姓道出的正是我国“多龙管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谁都管又谁都不管,让老百姓心里不踏实:供水安全谁来保障?以流域为基础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水务局模式,贯穿从天然水资源到供水、排水再到再生水资源的循环水务理念,同时强化管理部门协调互动,为我国供水管理筑起屏障。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说,水务局建立前,北京是城乡分割的水管理体制,水利局管农村水利、市政管委管城市供水。水资源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形成了无法逾越的管理“鸿沟”。水务局成立后,加强了与环保等涉水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如与环保局共同划定了地下水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标准、协作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等。在制定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和联动,是政府管理部门搞好公共服务、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据了解,我国已有1350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推行了水务局模式。具有凝聚力的协调、联动机制使水资源从地表水、地下水到自来水、再生水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配置。 标准升级建立多级屏障 今年6月1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开始实施。据介绍,新“标准”与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相比,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项目由35项增加到101项,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的检测项目及对消毒副产物的检测项目,特别是对自来水不仅检测细菌学指标,而且增加了包括“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在内的原虫类病毒体的检测项目。 关于新旧“标准”的差别,参与该标准制定的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王占生认为:新“标准”加大了执行力度。新“标准”中明确规定:“出厂水应检验全部非常规检验项目,检验频率为以地表水为水源每半年一次,以地下水为水源每一年一次,”显然,新“标准”强调了执行力;新“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参考了最新的(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先进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制定的水质标准,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新“标准”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例如规定了“无异臭、异味、用户可以接受”,而在过去是没有“用户可以接受”这一条的;新“标准”对关键项目的特殊情况做了科学界定。如耗氧量有机物的综合性指标更为严格,硝酸盐的限值也定为10mg/L,与国际上的水质标准相同。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对供水水质保障的系统性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对水源、水厂、配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各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建立多级安全屏障。同时,对供水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改进技术提升供水水质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实施,促使供水企业改进工艺水平和管网。专家指出,就工艺水平而言,目前80%以上的供水工程采用常规的净水工艺,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仅能达到20%左右,但是可以通过改进处理工艺来保证水质。如深圳梅林水厂采用“活性炭+臭氧”的方法,有机物去除率达到80%以上。 就管网而言,目前城市管网老化程度很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城区。目前,国家正逐步安排资金进行系统改造,各地也不失时机,加大地下管网的改造力度。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水质的监管制度目前还存在不足,只有供水企业水质检测站来把关水质。政府部门只有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在软件的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障“标准”顺利实施。 爱我家园网@- UO5gnB]y*wV[a7ba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