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石板镇乐意村70多岁的老汉马元文没想到,去年家里建了沼气池,生活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家里用沼气烧水做饭,一个月省下80多元煤钱。用沼液浸泡稻种,稻谷增收了15%。用沼渣浇黄瓜、芹菜、西红柿,不仅避虫害,卖价竟高了1/3。粗粗一算,去年沼气池使他家增收节支的总效益超过了2000元。 和村里人一样,他这个沼气池也是国家补助1000元、自己再添2000多元建起来的。目前,全省已有57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这是贵州正在利用沼气工程实施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贵州3000多万农民面对大山索取生活能源,对生态环境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以一个4口之家计,每天需柴8公斤以上。全省769万农户,有一半农户烧柴就要年耗柴1300万吨,而全省薪柴合理提供量仅为年300万吨。随着人口的增长,贵州农村生活燃料需求一直增长,全省薪炭林面积已由1993年的518万亩下降到2000年的480万亩。一些地方山上的薪炭林没了,就挖村寨周边的灌木、山坡的草皮,甚至岩缝中的灌木根兜也要掏出来,自然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表面植被受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到2000年,贵州全年水土流失面积已达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5%。其中,石质荒漠化面积已占到总面积的13%,而据专家测算,裸露的岩溶表面若要形成一厘米的土壤需百年以上。 贫困地区更应该走生态致富路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65.7%的国土面积属长江流域,34.3%的面积属珠江流域,是“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个屏障是绿树葱茏,还是水土流失石漠化,不仅关乎贵州,而且事关整个“两江”流域。 国家相继在贵州实施了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然而,由于伐薪砍柴使灌木等低矮植被日益减少,仍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由于封山育林和关闭了3万吨以下小煤矿,贵州农村用能供求矛盾骤然加剧。如何既满足农民的用能需求,又保护环境?发展农村沼气成为贵州最好的选择。 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气40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5口人的农户全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3亩活立薪炭林或2吨煤炭。2000年,贵州省政府拨款500万元,补助每个农户500元,在全省建设1万口沼气池,拉开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序幕。 第二年,贵州沼气工程得到国家支持,国务院决定连续5年,每年给贵州5000万元,一户补助500元,每年推广10万户。2003年,农业部又利用国债资金,每年支持贵州5500万元,将原来每户500元的补助提高到每户1000元,同时要求农户自筹2000元以上,实现“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圈),以改变农村的卫生条件,培养农民文明的生活习惯。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贵州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连续数年省政府都把沼气工程列为10件实事之一。今年,省政府又增拨1亿元财政资金,使全省的建池总数达到20万口。贵州省政府已决定,“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建池数要保证在20万口以上。“穷省更应该走一条生态致富路。”副省长禄智明说。 据省林业部门介绍,目前全省的57万口沼气池,等于一年保住了170多万亩活立林木。近5年来,贵州森林覆盖率每年都以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沼气工程的推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沼气池三分建七分管 贵州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尝试过推广沼气建设,但一直未成气候。究其原因,贵州省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冯世南分析道,除了资金和技术原因,主要是沼气池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不方便。 在推广沼气中,贵州注意因地制宜,先后在全国选了8种池型,有时几乎一月一改,摸索了一年多,选择了适合贵州的2种池型进行主要推广。这种新型沼气池带有抽渣泵、抽液泵、冲厕泵,实现了便水分流。10立方米的圆锥形沼气池建在地下,池上就是猪圈和厕所。厕所有个手柄,轻轻一压,沼液就能被提上来,冲净便池,和城里人家使用厕所一样方便。这个过程同时也使沼气池里的原料循环起来,上下搅动,实现了沼气池的日常维护。室外有个提升泵,一提一压,沼液就涌出,浇地喂猪十分方便。这样的新型沼气池4至5年才需要人工清池换料一次。维护起来比以前的老式池子要简便得多。目前,贵州的新型沼气池已推广到广西、云南、重庆、湖北等地。 冯世南说,沼气池是三分建七分管。最要紧的就是帮助农民搞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管不好就产气不高,甚至不产气,结果“国家花了钱,农民费了事,好事没办好”。因此,贵州省制订了农村沼气建设“专业化施工,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培养6000多名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全省87个县市均成立了沼气服务站,有2000多个村建立了服务网点,贵州省目前正在筹划成立乡村沼气协会,农户相互协助,自我维护,自我管理。冯世南说,农户仅花二三百元钱,就可使老池子像新池子一样好用了。 生态致富的好路子(专家视角) 向阳生(贵州省人大农经委主任委员、研究员): 沼气工程一举多得。它像个纽带,涉及许多方面,产生综合效益: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农民省了煤钱或砍柴的工夫,经济效益可观。到农村调研可以看到,搞了沼气的农户,居家环境和卫生状况都大为改善,厨房无尘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活环境也讲究多了。据贵州省卫生部门调查,由于沼气能集中灭杀蚊蝇和寄生虫卵,凡是集中连片建沼气的村庄,蚊虫减少了70%以上,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减少了8%—10%。 沼气投入不多,效益显著,对于广大西部农村非常适用。首期投入一般农户都能承受,之后只要养2头以上生猪就能解决原料来源问题,这不仅不是负担,还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西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大有可为。 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贵州投入巨资用于沼气建设,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比较周到的后续服务,说明省委、省政府把沼气作为贵州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来建设。只要坚持下去,逐步推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生态致富的路子!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5日 第一版) 爱我家园网@- tU_7t^XwD0%w!z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