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 轻松快乐从此开始!

爱我家园--环保网

当前位置: 主页>环保新闻>

“三集中”引发苏南农村环保大提升...

时间:2005-06-21 16:00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高杰 点击:等待统计信息……
摘要: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作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当前,江苏省苏南地区一些农村正在悄悄进行一……
  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作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当前,江苏省苏南地区一些农村正在悄悄进行一场“三集中”的试验,即“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近日,记者来到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地进行调查采访,发现此举已给苏南地区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集中”遏制“面源污染”

  记者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看到,该村在积极推行“三集中”时,通过“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找到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灵丹妙药”。

  该村支部书记常盛德介绍,目前,这个年社会总产值已超过10亿元的生态村,通过“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已建立起1000亩的成片生态化优质粮食基地,通过分配给种粮大户机械化承包经营,进一步落实了生态种植操作规范。这样,昔日的滥施化肥、农药转变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使生产出来的优质大米成为当地的抢手货。

  在蒋巷村已建成的500亩种植、养殖与饲养巧妙嫁接的生态园四周,分别种植了各类水果等经济作物,生态园的水里养殖了鱼、虾、蟹,在中间地带建起了千头生猪、万只肉鸽以及鸡、鸭、鹅的生态饲养场。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养殖、饲养与种植业上构织了一个个“物尽其用”的循环链,基本消除了农业产生的污染。

  江阴市东南的新桥镇从2001年以来,通过“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使昔日“包产到户”的1.3万亩农田很快集中到了一起,构成了一大片的“万亩生态林”,分别种植了各种名贵的花卉树木。通过专业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而且使得农村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二集中”消除“村村冒烟”

  面对量大面广的工业污染源,苏南各地从环境资源集约化入手,在“三集中”进程中,大力实施了“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的措施,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削减排污总量。

  张家港市首先从调整城镇结构入手,目前已形成“一城四片区”的布局,使全市建制镇从原来的26镇调减到现在的8镇,并配套建成了3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和8个镇级工业集中区,把零星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内聚集。通过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冶金、精纺、精细化工、汽配、机械等工业集中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村冒烟、组组排污”的状况,而且通过推行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置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了工业企业排污总量。

  在“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过程中,江阴市新桥镇规划建设了“毛纺工业集中区”。目前,江苏阳光集团和江苏海澜集团年产毛纺产品已分别名列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江阴市大力实施了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和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使全市村镇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了集中供热。还配套建成了26个万吨级村镇污水处理厂,形成了日处理33万吨工业污水的处理能力,削减排污企业的排污口260多个。

  “三集中”避免“家家排污”

  为解决量大面广的“家家户户都排污”问题,苏南地区通过“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有力改变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状况。

  目前,张家港市已对不足50户农民的自然村进行搬迁合并,先后将6.3万户农民搬迁到镇区和农村社区集中居住。江阴市也确立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目标:到2007年全市将撤并1/6的自然村,并优先撤并3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下的自然村。

  在张家港市塘桥镇的韩山社区,记者看到,昔日散居的农民,现已搬进了286套新型别墅里集中居住。整个社区也全面实行了生活垃圾袋装化处置、生活污水集中化处理,从而有效治理了农民产生的各种污染。在张家港市金港镇的元丰社区和中德社区,目前已有2084户和3720户农民,分别搬进了五六层高的新居室。这两个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0%。社区里共放置200多个垃圾收集箱、8个垃圾收集房以及数百个果壳箱,生活污水分别通过日处理500吨的地埋式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部分中水已被用来浇花滋养草坪。

  编后

  农村奔小康,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国家环保总局着力推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旨在促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本的生态环境保障。苏南地区通过“三集中”,推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新农村建设。希望各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创新机制,使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有大的起色。 爱我家园网*- MMb&AHLo"D7Dlo6a

(责任编辑:admin)

ADarticle_bott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ad-center
推荐内容
二维码生成器

ad-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