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王文胜在家乡获嘉县教书,面对因贫困将要失学的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和不断上涨的书费,王文胜开始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探索。从学校实验到作为志愿者省内外义务演讲,从课题立项到专利申请成功,都有他为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四处奔走的身影。 王文胜向人们宣传、呼吁,教科书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和资金,也是尊重劳动和知识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有中小学师生1.8亿人,仅课本一次性使用一项,每年就要用掉约40亿本教科书,合180亿元人民币。王文胜意味深长地重复着180个亿这个数字,对于穷国、穷省来说,办大教育是不是巨大的浪费呢?更为可怕的是,对凝聚着知识、智慧载体和劳动结晶的教科书都不尊重,能说是尊重人类自身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吗?教材循环使用,不仅将编写、印刷、发行的人从简单、重复、低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更能够让义务教育从缠着的小脚中解放出来,大踏步地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 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提高使用效率,保证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贫困生需要通过政府、希望工程、春蕾行动救助(资助)上学,如果教科书循环使用5~8年,可以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教科书的传递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更多是友爱、环保、奉献等良好品质。 教科书循环使用在河南省开展8年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局、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和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媒体多次报道,相关大、中、小学校纷纷捐献旧书,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在河南省的开展。 谈到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遇到的阻力时,王文胜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次性用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次性用书已成惯例,循环使用教科书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的困扰和考评机制缺失等诸多难题。更重要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开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填空、选择、判断等在书上填写的题型比比皆是,印装精美的教科书只不过是一本豪华的练习册,根本不适合循环使用。尽管处在信息大爆炸的知识时代,但对于学生初学的1+1=2,以及汉语、英语等基础知识而言,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实力编写适合循环使用两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教科书。王文胜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教科书循环使用,更多的人支持、投身教科书循环使用。 爱我家园网*- GTx#8N6^QqliNQ+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