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曝光了82个严重环境违法项目,并首次对四大电力集团和四个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政策之后,大部分被通报的企业和地方立即行动起来,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例如,华能集团的三台机组已全部停运;莱芜市党政主要领导专程到莱钢集团督促整改,并要求对2005年以来的全市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查;河北省政府要求积极整改违规项目,并对2000年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彻底清查。环评执法行动已经起到了惩戒环境违法行为、遏制高污染项目盲目扩张、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虽然这次“环保风暴”所波及的范围和力度,大大超过前两次,但是仍有对“风暴”来临无动于衷的企业和地方。环保总局近日在对各地的违法建设项目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违法企业和当地政府行动迟缓,未严格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而是消极观望,等待“风暴”过去;有的则阳奉阴违,瞒天过海,如山西中吕焦化顶风偷排生产废水,并欺骗检查组。更有甚者,在检查组到达之前,平顶山市、汝州市政府还不知道环保总局采取的环评执法行动,更没有对名列通报批评名单的河南天瑞集团采取任何措施,真可谓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爱我家园网$- 2ZO&$^H^Cj~|2mgN
在媒体铺天盖地报道这次“环保风暴”的时候,地方政府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让人感觉到这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似乎生活在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实际上他们对世事洞明得很。之所以能这样置身于“环保风暴”之外,是因为他们熟悉环保部门的招数,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最严厉的处罚不过罚款20万元,出了像松花江污染那样大的事,也不过罚了区区100万元,如此而已,能厉害到哪里去?我们无法判定这些地方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正是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纵容,对国家环保政令和法律的漠视,才使环保执法效力打了折扣,政令贯彻遇到了“肠梗阻”。
虽然“环保风暴”一次比一次猛烈,但是,一次比一次吃力,这是因为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必然触及更多人和更大权势集团的利益,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环保部门势单力薄,难以抵挡汹涌而来的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狂潮。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重重的执法困难,笔者建议,环保及有关部门应进行制度创新,采用综合性手段,提高执法效果。一要把“区域限批”政策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变为常规动作,对顶风违法、消极等待、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和违法企业,延伸限批范围;二要联合其他部门共同采取类似于“区域限批”的严厉制裁措施,建立环保“统一战线”,实行综合治理;三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按日累计处罚”,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情节严重的,要进一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四要加大环保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地方政府违法出台“土政策”、不适当干预环境执法的行为,坚决追究政府和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如此,方能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