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暴发腥臭熏人洱海清清碧波令人惬意 爱我家园网¥- efoVt{Er"g^w2n30
爱我家园网*- _bKiV}TC2Akp[[~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让滇池和洱海都不堪重负。化肥在农业中大量使用,两个湖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各种生活及工业污水、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过度利用打破了两个湖泊的自然生态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两个湖泊的污染形势进一步严重,滇池水质日趋恶化。1996年,洱海暴发蓝藻,湖水透明度从4米骤跌至0.5米。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到Ⅳ类。而滇池也难逃这一劫难,近十多年来,每年夏天,滇池都会有大片湖面变成“绿海”,蓝藻暴发因此被称为滇池的“生态癌”。 多年治理面貌不一 十多年来,大理市围绕健全法制、统一管理、依靠群众、科技兴海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措施,全面整治洱海污染源。10年后的今天,洱海水质明显好转,目前已恢复并保持在Ⅲ类水状态,每年还有3个月达到Ⅱ类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 爱我家园网@- D{|cGw}R6WxG3OqZ 10年来,滇池治理似乎也从未松懈过,滇池污染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滇池水质仍未根本好转,目前滇池依然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其中,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为劣Ⅴ类;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为Ⅴ类。 同样历经10年治理,滇池与洱海的命运呈现出了不同的轨迹。6月26日,记者来到滇池,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走上滇池海埂岸边,只见滇池水已经变成了一片绿色,随着绿浪的翻滚,一股股腥臭味让岸边的行人无不掩鼻。 面源污染治理是关键,“边污染边治理”怪圈须打破 投入巨大再加上十几年的治理时间,为何一直破解不了滇池污染难题?而大理又是如何“治”好洱海,使曾经深受蓝藻之害的洱海实现了惊天逆转的呢?这一鲜明的对比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爱我家园网%- A7(rkz"xV&&2k@6t 湖泊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消除面源污染是关键。为了避免大量污水排进洱海,大理建成了洱海截污工程,记者看到,这一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地底下的丰碑”和“看不见的政绩”的截污工程,尽管掩盖在繁华的车水马龙之下,但地下宽敞的排污管道却足可以并排跑两辆东风大卡车。而滇池的环湖截污工程虽已提出多年,但至今不见大的动作,盘龙江等主要入滇河流每天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滇池倾泻污水,一些排污口直接把又脏又臭的污水排进滇池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让滇池走入了“边污染边治理”的怪圈。滇池周边屡禁不止的采矿点、违法企业及农村污水,成为滇池治理中的一大顽疾。 早在20年前,洱海保护就已经开始立法。从2004年以来,洱海已连续3年实施了全湖半年休渔,实行全湖全年水面保洁。滇池治理虽然也启动了立法保护,但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取消机动船、禁渔等措施也是近年才开始实施。 爱我家园网*- )B+j@HCE#LvMdp|a 管理体制、公众意识和工程实施缺一不可 多重管理一直制约着包括滇池在内多个湖泊的治理,洱海也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为此,大理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把原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个乡镇划归大理市,整个洱海由大理市统一负责管理。滇池治理中,多部门管理造成的混乱显而易见,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滇池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保护意识的差距也是导致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尽管云南省、昆明市不断加大保护滇池宣传并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但面对发臭的滇池,很多人显得无动于衷,认为治理是政府的事。然而在大理,保护洱海的内容被编进了小学生教材,有关部门还组织洱海附近村民参观滇池的污染情况,沿湖群众都有要彻底治理“母亲湖”的共同心愿。每个村子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每天都有垃圾清运车来把垃圾拉走。同时,130名洱海湿地协管员、100名河道协管员来自各个村庄,他们每天都在洱海边工作着,专职负责清理流入洱海河道的垃圾和污水。庞大复杂的洱海治理工程,就这样轻松地变成了每一位老百姓“分内”的事。 爱我家园网¥- ^T1s+ly)*[j&0X0s 洱海退房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实施得较为彻底。记者乘坐快艇在湖岸巡游,看到洱海周围已形成以柳树、杨树为主,长约百余里,基本环绕全湖的环湖林带。如今的洱海边,曾经林立的鱼塘已变成了湿地,鲜花绽放,绿树成荫,野鸭嬉戏。湖面上再也没了成百上千网厢鱼塘聚集的喧嚣,人们看到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水中苍山清晰的倒影,还有从水里划过的水蛇和偶尔跃起的鱼儿。而滇池周边依然是房屋错落,鱼塘密布,每逢周末,入湖河道两岸挤满了悠然自得的垂钓翁。从这些细微之处,我们看到了滇池和洱海两种命运不同的必然。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顾伯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决心、毅力和科学态度,决定一个湖泊的命运。”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洱海再投向滇池。面对污染日益严重的水质,滇池的治污之路更加显得任重道远。作为云南省“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滇池未来的命运轨迹,还需要太多的努力和决心才能完美划出。 爱我家园网$- w+&@30u74k2eQ6*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