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8 本报记者 徐琦
今年74岁的徐凤翔老人,是著名的民间环保人士,她热爱生态事业,尤其对高原生态情有独钟,藏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森林女神”、“森林女王”,但她不喜欢这些称号,她喜欢叫自己是“高原之女”,是“大自然的孩子”。 20多年前,作为一个研究森林生态的高校教师,徐凤翔毅然投身于高原生态保护事业。从1978年开始,她顶着资金不足、年龄偏大的压力,亲赴西藏高原,这一去就被高原奇景所深深吸引,再也放不下这块神奇的土地。 从新世纪开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徐老师和几位同样关爱高原的环保志士一起,对海拔最高的西藏高原和西域新疆、西南高原等“三级高原”的典型地段,进行了生态对比考察,她的足迹遍及珠峰大本营、天湖纳木措、天险大塌方、阿尔泰、天山、滇西边界、“三江”并流区和独龙江沟谷等地。 对徐老师来说,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之前,她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寻美探宝,以求人们对高原生态的珍视和保护;而现在她继续上高原、走大漠、下深谷、访胡杨,就是想如实地反映高原生态的脆弱,以引起人们的警示。“高原之美,确实美到极致,但那只是点;而人们更应该知道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形成了脆弱残破的高原之美。”几十年的沧桑对比,让徐老师不得不痛心下了这样的结论。 2月5日,在徐老师牵头举办的“中国高原生态纵览”图片展上,记者看到流沙肆虐下陷入沙海的生态难民村,还有昆仑山麓的电线杆在3年内被沙掩埋成“十字架”,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警告。徐老师把高原生态脆弱区域的特点总结为“高、寒、干、荒、风、沙、陡”,她说,这些高原脆弱生态区占到我国高原总面积的2/3以上,目前我国高原生态区虽然有小范围、局部性的改善,但是总体上环境退化和多数自然资源的衰减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次展览不是摄影展,而是高原生态现状严峻之实展,希望它像咖啡,让人既有苦味,又有回味。”展览是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多年考察的成果之一,它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原生态系统的现状,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高原脆弱环境与当地生态现状的共思、共忧与共保。 年逾古稀的徐老师虽然数十年来都在不断跋山涉水,但依然精神奕奕,神采飞扬,她说,这是高原赋予了她开阔的胸怀和“甜蜜”的事业。新的一年对她来说意义不凡,高原生态研究所成立20周年,而她亲自创办的灵山生态园西藏小木屋也已经10年了,今年8月,她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再次入藏,继续她的生态对比工作。她说2005年她有3个愿望:一愿山川大地康泰平安;二愿脆弱的高原生态区恢复保护;三愿社会各界涌现出更多生态环保的智者与卫士。也许,徐老师的这些愿望要靠大家来帮她实现。 爱我家园网$- 2HSXz)*QXx(f}N[K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