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危机 我对松林的认识,始于陶铸名篇“松树的风格”。那时刚上初中,语文老师讲解起这篇文章来,真是眉飞色舞,慷慨激昂,令人感动万分。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一些词句和对松树的深情赞美。松树在任何贫穷的土壤上都能蓬蓬勃勃生长,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能勇敢向上的品格,使我心灵中充满了莫名的崇敬。 爱我家园网$- 5RQtqNdysZB!9R~H
真正见到松林,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文革开始时。大家忙于停课闹革命,我虽然也很想革命,却没有革命组织愿意接纳我这个老右子女,于是只好和一些“同类项”到城郊山上砍柴。那时的山上,树林还很茂密,只要走几公里路就有柴砍。最方便的就是跑到松树林里,捡一些枯枝烂桠回来。不过那时的松林,其实并不纯粹,不过是松树多一点的混交林。每一棵都很大,合抱粗细,甚至更粗,笔挺挺的直插云天,褐红色的鳞皮足有一寸多厚,象一条条巨龙趁势欲飞。在高大的松树间,长着许多虽没有那么粗却同样笔挺的阔叶杂木,林中地上长着矮小的灌木丛和蕨类,有些地方则寸草不生,只有一层松软的松毛和落叶。山风吹来,阵阵悦耳的松涛声。时时有婉转的鸟啼,还可以看到红色的松鼠在枝叶间跳跃,老鹰在松林上空盘旋。令我奇怪的是,每一棵松树齐腰高的地方都被剥去了松皮,下面挂着一只毛竹管。经询问原来是采集松脂用的。后来我才知道,闽北的松林基本是马尾松,以其枝叶形状如同马尾而名。 马尾松喜欢南方丘陵的酸性红壤,木纹直,纤维长,含油脂量很高,特别抗潮湿。适合做矿道坑木,铁轨枕木,以及制造新闻纸等。而在民间,用途并不广泛,农民只是在做堤坝时才用它做桩木,有时也用它做水碓的转轴;更多的用途则是当柴烧,特别是取其饱含油脂颜色赤红的老根老芯起火照明用,叫做松明。在六十年代,水电煤气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松明几乎家家必备的日用品,街上时常有人挑着叫卖。 爱我家园网@- nX~nyE7{%ZB{1p5_ 69年我到闽北山村插队后,与松林接触更多了。那个村庄的山上森林也很茂盛,也和城郊的树林一样多是混交林,在阔叶林中夹杂着东一片西一片的高大粗壮马尾松林。据农民说,这些树林包括马尾松林,都是自然生长的。他们从没有种过。有一阵子,大队安排我到伐木队里干活。这个伐木队,有20多人,全是各生产队抽来的精壮汉子,任务就是上山砍树,为大队增加收入,也为农民增加分红。砍伐的方法也很简单,哪片山上有森林,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成片砍伐,管它是马尾松还是阔叶树。我跟着农民,什么活都干。 爱我家园网$- 9~OI8QK+2RcX}rF5
砍:用一把又长又窄状如鹳嘴的利斧,使劲抡起来,齐树根砍下去就行。马尾松最难砍,多是几十上百年树龄的,最大直径超过一米,油脂又多,特会粘斧头,有时一上午才砍倒一棵。 爱我家园网……- ^C~NcKa6^wkzIgx1 铲:用一把形如鲁智深禅铲的铁铲,将松树皮铲净,做的利索起来,嗖嗖嗖地一溜过去,非常过瘾,但碰到大树,皮有两三寸厚,铲起来也很费力气。 爱我家园网$- Dl cvPt"$Nf29 U5 锯:这要两个人配合,用一把足有一米多长象大砍刀一样的龙锯,各人抓一头,你拉我推,刷刷刷地将整理好的松树按规定长度锯成一段一段,一般是250厘米长。松树油脂常会粘锯,推拉起来也就要特别多花力气。 爱我家园网@- njl9HsZoX %5hyb# 搬运:先是将锯好的松木筒从分散的山坡上集中到某一处,以便装车运输。将带绳子的铁锲打进树筒前端,用一根胳膊粗的硬木棍穿过绳子,两人抬起一端拖着走。大的则要四个人才能拖得动。如果在山头上,就要溜坡。大松树从顶上滚下去,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卷起一股股黄土,气势磅礴,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最后是用胶轮车将树木拉到公路边堆好,等待汽车来运走。拉木头很吃力也很危险。有一次我拉一段重量超过1吨的大松树,下坡时一个不小心,绊了一倒,连车带木头打下来,把人死死压住,幸而没有打中脑袋,只是脖子夹在木头和车把的空档中,捡了一条命。 爱我家园网……- %|l cCwR01@5v:c)
伐木队就这样天天砍,月月砍,把一片又一片的森林砍光了。十年之后,除了在很偏远的高山还残存一些小片松林外,再也砍不到自然生长的马尾松,当然也砍不到阔叶树了。村庄周围原先四季葱郁森林繁茂的青山,变成了杂树茅草丛生的荒山。 爱我家园网……- vm+bdWEbu]eVkbL+ 所幸的是,七十年代末,国家拨乱反正,一切逐步走上正轨。天安门诗抄正式发表,陈毅和一些老帅们的诗词也结集出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句广为流传。政府开始动员和组织农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其中最主要的人工树种就马尾松。在此之前,桐口的农民是从来不种松树的。闽北农民有植树造林传统习惯,但所种的基本上是杉树。不种松树的原因是马尾松既不能做建筑材料,又不能做家具,远没有杉树用途广泛,也没有杉树价值高。我记得当时国家收购马尾松,一立方米只有几十元,仅杉树的一半。杂木则比松木价格更低。而且马尾松的生长远没有杉树快,杉树一般25年即可成材;马尾松至少要30年。在效益原则驱使下,农民对种植松树自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一旦国家采取了鼓励政策,农民的积极性马上就调节器动起来了。大队开始采马尾松种子育松苗,并在冬闲时组织大批劳力上山种松树,也就是在这时,我参加了村里第一次的集体种植松树劳动。先将那些荒山上和荆棘杂草砍倒劈光,晒几天后放一把火烧掉。然后挖出一个个的小坑,种上树苗。非常简单。八十年代后,为了加快荒山绿化程度,政府采用飞机播种马尾松,就更简单了。只是飞机播种的松树成活率较低,经常要补种,早期保护管理工作也比较麻烦。但是不管怎样,大面积的松林长起来了,大片大片的荒山重新绿了起来。到九十年代中期,福建省绿化面积达到78%,森林复盖率达到57,3%,基本实现了绿化八闽大地的宏伟目标。而在这些森林中,人工新造的马尾松林占了一半,约380万公顷。 爱我家园网@- jfKUvf^@cWwPdkEC 应该说,与其它省市相比,福建的绿化造林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完全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和欢欣鼓舞。但是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将马尾松作为我省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 1 马尾松生命力顽强,种子成活率高,适合飞机播种,能够大大加快荒山绿化速度。 2 马尾松耐贫耐旱耐寒,适应我省的酸性红壤和海拔地势,能够很快成林。确实如此,我在许多其它树木很难生长的砂石坡和石头缝里,都看到马尾松扎下根。在许多千米海拔的高山顶上,也能看得到它的踪影。海拔2300多米的华东第一峰黄岗山,山顶上上典型的高山草甸,一般的树木很少,只有冷杉和马尾松。虽然在那些地方的马尾松长的十分矮小,技干并不粗壮,毕竟长了起来,而且还很蓬勃。 3 马尾松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经济价值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马尾松的开发利用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脱脂技术的普及,使马尾松成为最佳的木材加工原料。一是造纸,可以制成适应胶印技术的高质量新闻纸,仅南平造纸厂一年就需马尾松 万立方米。二是建筑装修材料,将马尾松旋切成片,压制成胶合板,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建筑装修业以及家具制造的最常用材料。目前,我省以马尾松为原料的胶合板制造业,已成为我省山区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三是家具制造。以马尾松原木制作的农具和体育用品玩具等,因其纹理美观大方,软硬适中,经久耐用而风靡一时。四是化学工业,松脂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工原料。由于松树的用途如此广泛,市场上对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它的价值也就越来越高。如今马尾松的价格已经赶上杉木了。 马尾松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得它成为绿化造林的首选树种,我觉得决策者的这些考虑是无可非议的。始料不及的是,如此大面积的单一马尾松林,其抗病虫害的能力竟远远不及混交林中的松树。其中对松林危害最大的是松毛虫。 近年来,松毛虫成灾已成为森林保护的严重问题。虫灾发生的频率和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仅95年就比上年增加12%。尽管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甚至动用飞机喷洒药物,全省松毛虫发生率每年都在2%左右,约6-7万公顷。沿着任何一条闽北山区公路,只要留心观察,到处都可以看到因为松毛虫暴发濒临枯死的松林。那种松林,失去了葱郁,呈现一片灰黑,树冠稀疏,毫无生气。走近了看,几乎没有一片绿叶,全让松毛虫吃光了。据农民说,松毛虫对一片松林的侵袭,是暴发性的,常常是几天之内甚至于一夜之间就将一片树林糟蹋光。站在林子里,能够非常清晰地听见松毛虫咀嚼松叶的吱吱声,令人不寒而颤。被松毛虫啃过的松树,一般都是慢慢枯死,即使不死,也不再生长不能成材。这些虫灾松林的更大的危害是如果??及时处理好,又会对别的松林构成威胁。虫灾之猛,真是甚于火灾啊。松林的另一大威胁是线虫病。这种由病毒引起的松树病害,是从台湾及东南亚等国传染来的。感染了线虫病的松林,将在几年内慢慢枯死。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马尾松的癌症。根据专家们的调查,目前我省虽然还没有发现松材线虫病,便周边的江西、浙江、广东等省松林均已出现较大面积的线虫感染,形成包围态势,正在向我省蔓延。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一旦侵入我省,后果非常严重。因此,专家们大声疾呼,我省马尾松林,危在旦夕! 这种情况,在二十年前原生混交林尚是森林主体时,几乎闻所未闻。道理其实很简单。混交林的树种构成较杂,阔叶林与针叶林相互交错,形成天然的防治屏障。针叶林的病虫害,一般不会危害阔叶林。相反的,某些阔叶树,如樟树,山苍子树发出的气味,对松树病虫害还有遏制作用。即使一片松树出现病虫害,由于阔叶树的阻隔,很难向另一片蔓延。原生混交林也比较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生长。以前我在这种林子里,到处听得到鸟啼,常常看到野鸡、山鹊啄木鸟以及各种不知名的小鸟在飞来飞去。这些鸟类是包括松毛虫在内的各类昆虫天敌。而如今的人工松林,一方面由于树种单一,环境单调,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鸟类非常有限。另方面由于树龄太短,基本上都是中幼林,很不适合鸟类生存。更重要的是,飞机喷撒药物防治松毛虫,是一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机械方式,由于药物有毒,喷撒面积又大,在杀死松毛虫的同时,也把生活在松林里鸟类甚至一些动物都杀死了。迈步在这种林里,几乎看不到什么野生鸟类,灌入耳朵的只是一片单调的松涛声,偶然才会听到远处传来一两声鸟叫,这种沉寂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的混交林不可同日而语。而在失去了天敌的情况下,松毛虫就称大王了。 因此,在我看来,马尾松的真正敌人,松林的真正威胁,不是松毛虫和线虫病,而是自身抵抗力的薄弱。如今的中幼林,就象一个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骨胳还很稚嫩的儿童少年,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病虫害。也没有足够的坚韧承当起栋梁的作用。可是人们却对它们寄于太高的期望,过早地让它们为人们服务。我曾经注意过闽北的许多木场和南平纸厂的木场,堆积在那里的松树筒几乎都是细细小小的,直径不足20厘米。一看就知道是从近些年新造的人工林里砍伐下来的。而我们就是用这种尚未成材的细嫩松树为原料,做成的新闻纸,胶合板、家具等形形色色产品。而我在插队的那些年里,看到的松树筒几乎都是又粗又大,至少直径30厘米以上,也不乏直径一米以上的。两相比较,令人不胜唏嘘。我无意赞美那个物质和精神同样贫乏的时代,但是总觉得现在人们对马尾松林的要求和索取,似乎太急太高了一点。为什么就不能稍为按捺一下致富的渴望,让可怜的松林,长的更大一点,更粗壮一点,再来为我们服务和牺牲呢?为什么就不能想一些办法,帮助危在旦夕的松林,抵御松毛虫线虫的侵袭呢?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出现了松毛虫,才火急火烧地喷洒药物?为什么就不能尽早尽快地在现有的松林间,种植一些速生阔叶树,发展部份阔叶林,把单一的马尾松林变成混交林,从根本上增强森林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意识到:松林的危机,其实不也是我们自已的生存危机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