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年度执行情况表明,与2004年相比,2005年淮河流域总体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淮河干流未发生大的污染事故,沿岸群众饮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充分说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淮河流域是沿淮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源,也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线路,因而做好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在发展初期认识水平有限、增长方式粗放,淮河曾一度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1994年,国务院执法检查团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并召开现场会,迈出了我国环保工作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转变的第一步。作为第一个大规模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流域,淮河在制定流域法规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重点突破,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特别是2004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明确,力度进一步加大,责任进一步落实,成效进一步显现。 但是,淮河流域的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居七大江河之首。整个流域总体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扭转。因此,必须针对沿淮4省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仍然比较低、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与有限的环境容量之间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实,继续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污染防治领域的重中之重,投入更多的资源,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从本次评估的结果来看,尽管淮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总体上看淮河水质还属于中度污染,部分二、三级支流仍为劣五类水体,4省之间《目标责任书》中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进展也不平衡。目前淮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环保投入不足,部分治污工程进展较慢;结构性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企业超标排污时有发生;配套措施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城镇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沿淮4省要按照评估结果指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在推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突破的过程中,还要认真分析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从近期来看,随着汛期来临,淮河流域大量闸坝泄洪时有可能引发高浓度污水的集中下泄,存在着发生水污染事故的风险,必须密切关注淮河流域各断面的水情水质,坚决避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流域内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科学发展。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沿淮4省再接再厉,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重点突破,取得更大进展,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爱我家园网¥- ^ip+jq IOZ}9U9lS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