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放大:环境监测预警,是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预警数据、信息,是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没有科学的监测手段,政府决策和管理就没有依据,就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就可能导致管理和决策失误,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误入歧途;而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贻误战机,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生活运行、以及社会安定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爱我家园网*- 6Qv hg[r%pff)~Z]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总局党组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总结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重要建设任务。 建设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意义重大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体现了国务院领导对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高度重视。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做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满足环境管理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指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必须把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到应有的历史新高度来认识。 环境监测预警,是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预警数据、信息,是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环境执法的基础在于环境监测,监测数据是环保部门最大的资源。没有科学的监测手段,政府决策和管理就没有依据,就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就可能导致管理和决策失误,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误入歧途;而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贻误战机,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生活运行、以及社会安定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害,甚至造成重大国际影响。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存在着管理缺位、体制不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数据失真、能力不足、资金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环境监测正常的开展。改变环境监测工作严重滞后的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能力,加强环境监测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提高环境监测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切实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创新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环境质量监视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重大环境问题专项调查性监测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国情的环境监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我们要建设适应“三个转变”和环境管理需要的现代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第一,应剥离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监测行政管理职责。要把环境行政监测管理与环境监测技术概念和工作划清,环境行政监测管理工作设专门的机构负责,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环境监测任务和负责环境监测的技术工作。其一是理顺对全国环境监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环保系统内部的环境监测管理。研究制定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环境监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国家和地方、环保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监测关系,研究解决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其二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需要认真履行环境监测技术职能,提高监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国家各部门、各行业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真正成为全国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国家监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国内顶尖的环境监测权威机构。 第二,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加强对全省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指导,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环境质量状况。 第三,为了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环境监测机构的部分垂直管理,如国家对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实行以国家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监测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或环境监测机构市以下垂直管理等多种模式。环境监测工作中多年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解决。 完善环境监测网 实践证明,环境监测网是实施环境监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网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环境监测网不健全 一是现有监测网的成员、点位及断面等更新与调整严重滞后。如:空气、酸雨缺少背景监测点,部分城市只有一套空气自动站;河流监测断面干流多、支流少,省界断面重复设置与空缺并存等;二是污染源、生态、预警应急等监测领域尚未纳入环境监测网运行;三是现行国家环境监测网只局限于环保系统内,尚未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环境监测网。 环境监测网运行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环境监测网事权划分不清,责任不明,不仅缺乏稳定的运行经费保障,而且现有国控网的运行经费也严重不足。 为了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监测网的重点建设任务应是: 优化调整国家环境监测网,满足国家环境管理的需要 为掌握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应建设由全国2289个环境监测机构中的434个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由网络成员承担已优化确定的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点位及断面、污染源和预警应急监测等任务,开展各种环境要素和环境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同时,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网优化调整的原则和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善地方(省级、市级)环境监测网,使地方环境监测网的监测任务和目标与国家环境监测网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按照事权划分原则,理顺国家环境监测网运行机制 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合理界定国家环境监测网中国家承担、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地方承担的环境监测任务,明确中央与地方在国家环境监测网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其一是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监督性的环境监测(如空气和酸雨背景点、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控点、省界和国界河流断面、入海口断面和近岸海域远岸点位、国际履约等监测任务以及国家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等)由国家负责;其二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共同需要的环境监测任务,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其三是主要服务于地方环境管理需要的监测任务,由地方负责;其四是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主要由国家和省级监测站负责。 建立由各有关部门参加、统一的中国环境监测网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环境状况,实现环境监测资源和各类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加强协调与沟通,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统一的中国环境监测网。 大力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环境监测目标的重要手段。 为了完成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三大基本监测任务,要依据优化调整后的国家环境监测网,修订《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本着“强化本级、带动各级,配全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十一五”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编制并启动“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国家环境监测网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 一是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说清环境质量状况的能力;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掌握污染源污染物排污情况和“三同时”验收监测能力;三是加强环境预警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响应能力;四是加强遥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遥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能力;五是加强环境监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信息化能力水平等。 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真正发挥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全面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第一,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确立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基本要素,构建质量体系框架,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第二,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以质量自控体系的基本要求为评价基础确定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工作的实施方式,明确评价结果的判定方法。 第三,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制(修)订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环境监测网质量管理办法。加强监测质量的外部监督,创新监督机制,研究建立新的监督管理模式、制定各类环境监测活动的质量监督方法和制度等。 第四,完善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快速监测、便携式仪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排污总量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等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建立技术规范。研究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监测数据诊断及数据有效性评估与处理、监测信息综合分析等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开发远距离适时监控技术、数据误差诊断与合理性分析等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建立空气、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建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适用性检测和准入制度。 第六,制定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研制发展规划与标准样品名录,提升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研制能力。 爱我家园网$- &KL49duPxp7UBmYI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