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全社会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3%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比2005年分别下降15.1%和18%。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的《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今日本报二版摘要刊登)中确立了上述目标。
“意见”提出,要以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经济增长。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大力引导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实施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力争用5年时间淘汰分散的小型化工企业。继续推进沿江沿海保护式开发。加紧开展对沿江开发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的环评工作,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密集区。在开发区与城镇间设立生态防护隔离区或生态廊道,在临江地带留出足够空间建设防护林等生态缓冲区,形成大江生态风光带。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沿沪宁线一带的优化开发区域,是环保优先的先导区,要做到环境准入标准更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幅度更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更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抓好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100个企业、15个工业(农业)园区、15个城市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推进园区内部循环。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引导不同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建立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 “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以饮用水源安全和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抓紧编制与实施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加强以降低二氧化硫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制订和实施燃煤电厂限期改造和关停计划,开展氮氧化物治理,苏南及沿江地区不再布设新的燃煤电厂。加强以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为重点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强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的核与辐射安全保护。加强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市环境保护。加强以“六清六建”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以污染集中控制为重点的开发区环境监管,完善开发区规划环评制度。加强以生态修复建设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 “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环保机制。一是环境准入机制。加快制订严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加紧研究出台环境准入标准。二是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建立由排污权初始价格、排污付费价格、治污收费价格和环保服务价格组成的环境价格体系,完善反映环境资源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三是环保投入机制。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四是生态补偿机制。加紧制订生态补偿实施办法,提高各项资源费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五是环境应急机制。加强各类预警应急装备添置和设施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六是政绩考核机制。把主要环保指标纳入科学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又讯江苏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今日本报二版摘要刊登),要求落实环保优先指导方针,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苏省政府共提出八大类30条推进环保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提高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实施《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办法》,设立省级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三是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研究确定全省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并以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四是全面深化环境价格改革。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积极推广排污权交易,完善排污收费政策,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完善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收费制度,合理制订“绿色电力”价格。五是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矿产资源、水资源、海域资源、林木资源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管理,由相关受益地区财政对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被列入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给予补偿,探索建立上下游地区污染赔付补偿制度。六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对治污投资按照略高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核定价格和收费标准,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行优惠扶持。七是加大财政资金对环保的投入。将环保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增加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保证环保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八是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加强环境监管队伍。 爱我家园网¥- C!#90dvbmr$c|3P+ (责任编辑:admin) |